媒体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桂林日报:老外,有戏!

作者: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1日 11时09分

来源:桂林日报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5/glrb/20220311/Page04BC.htm

30分钟前,身着帔衣的津巴布韦留学生Princess Tsungayi Masinare因为跟不上老师的动作,拖着水袖大喊:“这太难了!”30分钟后,经过反复练习,Princess把水袖折好,嘴里念着口诀,配合台步,独立完成了一次展示:“我做到了!”

3月3日、4日,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的留学生代表跟随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伍思亭、邓斐,来到桂剧历史上第一位剧作家唐景崧的故乡——灌阳,通过桂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解读桂林,感知中国。

在开始当天的桂剧学习之旅前,留学生们先去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预习”桂林的地方戏曲文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Subinov Rustem是第一次接触桂剧。在馆内八桂戏韵厅的大幕前,Rustem把手机调到了拍摄模式,脸上写满期待。

大幕徐徐拉开,万年台上的贵妃雍容华贵,两个抖袖,端庄大方。非遗体验馆的讲解员告诉大家,关于桂剧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普遍认为出自靖江王府。明崇祯十年(1637),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桂林就碰上王府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他在日记里写道:“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可见,对戏曲的喜爱早已融进了当时桂林人的血脉里。

“这场演出的水平太高了,令人震撼,让我们回味无穷。”从展厅出来,Rustem很快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优美的桂剧”。引来亲朋点赞。同样被桂林地方戏曲文化折服的还有Princess。在文场展区,她坐到一台扬琴前,摆出演奏的姿势,招呼同伴帮忙拍照。

看到外国友人对桂林地方戏曲的喜爱,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张树萍感到由衷高兴。她说,团队正在探索一条桂剧传承发展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路子,此次留学生走进非遗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让世界了解桂林非遗,让桂林非遗走向世界,是我们非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在文化道路上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到了灌阳,留学生们开始学习桂剧了。两位老师给留学生们穿好帔衣,教他们形体基本功——水袖。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这边厢Princess还在跟着邓斐老师埋头苦学,那边厢哈萨克斯坦留学生Kurmanov Bakhtiyar已经能跟上伍思亭老师的动作,熟练翘起了兰花指。“我现在对桂剧了解了很多。这些动作非常特别,沉稳又流畅,包括昨天看到的演出,根本移不开眼。我非常喜欢桂剧,我要分享给妈妈。”Bakhtiyar说着,冲着镜头又展示了一遍自己所学动作。

这是留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桂剧,也是两位桂剧表演艺术家第一次指导外国学生。邓斐说,看到留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态度,他很开心。“我们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地去教,他们也认真地学,尽量做到完美。我能感到留学生对桂剧的喜欢,对中国文化的喜欢。我们也希望能借这样的机会,让桂剧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伍思亭还补充说道:“这一次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地方戏曲艺术在弘扬与发展上还要做更多的探索,比方说让外国友人融入其中,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桂林地方戏曲艺术的魅力。”

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国际学院院长王玥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加深了学校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对桂林文化的体验与热爱,更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了中外民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