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唐平秋以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作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青春华章》的报告。2019级商学院会计学“形势与政策”二个课号本科生241人参加宣讲活动,聆听了本次“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也聆听了授课。
课上,唐平秋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风险挑战、工作重点、青年担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唐平秋带领大家梳理和分析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交融汇聚,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唐平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大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等生动事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唐平秋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如今中国,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逐步形成,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唐平秋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点在于,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唐平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对同学们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要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二是要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要夯实精神内核,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是要坚持领导核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五是要坚持正确方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他表示,当前,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关口,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青年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带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青年朋友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中华大地常开常盛,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校党委书记唐平秋为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授课现场(一)
授课现场(二)
(图文:融媒体中心 农必东 冼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