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 关于我们 登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  学科学术>>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2023年)
2023-11-09 16:48   审核人: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于2013年被列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年获批,是学校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学科。学科建设体系相对完善、特色非常鲜明。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学科方向分布合理,特点鲜明,优势显著,注重学科交融,强化区域特色,重视社会服务。形成了较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社会方面走在区内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前列。

(二)学科建设情况

1.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与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学科方向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理论发展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与数字化社会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沿理论探讨,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党建思想、政治学、哲学、意识形态等领域的研究,为本学科其他 三个方向的建设奠定了理论支撑,体现了基础性、整体性和支撑性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学科方向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一是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围绕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与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二是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深入探讨了农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农民意识形态、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中国化方向研究立足学科前沿,结合区域实际,在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较大优势。特色是探索数字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揭示数字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践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科方向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探讨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包括网络行为及虚拟激励模式,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和新技术的操作化应用方面。二是基于风险预警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应对,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网络意识形态博弈,思政教育话语转化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构建等。三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探讨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模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等问题。本学科方向紧密结合学校电子信息化学科优势特色,在跨学科联合创新、高端智库、社会服务方面有所突出。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本学科方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近现代史“四个选择”与政治认同研究,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数字化整理与应用研究。本方向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如何做出 “四个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

3.培养特色

1)围绕数字化形成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体系结构。

本学科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纽带活化了四个学科方向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了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这四个方向中,原理方向重点探索数字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化方向探索数字时代的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性实践;基本问题研究方向聚焦民族地区治理及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四个学科方向各自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体化的有机学科体系。近几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90余项,出版专著1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30余篇。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操作化应用方面特色鲜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本学科的优势方向,尤其操作化理论和应用方面特色鲜明。拥有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2人、拔尖人才1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广西青年文化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广西分中心,团中央网络文化重点基地,广西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广西高校“易班”研究中心以及广西高校思政在线平台、广西大学生在线平台、广西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平台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平台。全建有3D弧幕教学中心,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面将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网络舆情热点分析等应用到学位点研究和教学上。

3)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意识形态及区域治理成效突出

学科点依托某部战区点名国家安全智库、中宣部***直报点等国家级智库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委托开发运营的6个大数据平台,承担教育部**中心、中宣部**局、自治区党委组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自治区大数据局等多个厅局的高端智库服务项目,并且取得突出效果。拥有教育部相关工作直报点首席专家、中宣部相关工作直报点首席专家,广西党委政法委网络舆情项目首席专家,并受安徽省教育厅聘用,聘担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席专家。近几年7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主要领导批示,2篇被中央主要领导圈阅,16篇被其他中央领导批示,29篇被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书记、主席)批示。13篇获中央国安委、国安部评为主干,6篇核心、11篇优质,17篇获区党委宣传部好信息或优秀报告。被中办、国安委、国安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区党委等国家和省部级单位采用 421篇。在学科点智库支撑下,全区50人以上重大群体性事件从2020年的17起降低到2021年1起,同比降低近95%以上。对广西社会稳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研判上报我区教育系统风险及舆情11214条,跟踪处理意识形态或校园安全隐患1118条。连续多年获中宣部信息工作优秀单位或优秀个人、教育部十佳高校、优秀单位,区党委宣传部一等奖。

4)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服务广西区教育和党建信息化成绩显著

学科点借助研发运营的多个省级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承担起全区多个党政机构的核心服务功能。广西校园安全平台服务全区3万多所学校和幼儿园,1300多万师生的校园安全,研判筛查校园安全隐患2000多起,溺水风险点1万多个。广西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监控及预警平台,每天监控研判全区教育系统舆情,上报1万多条舆情信息,处置数百起重点舆情事件和意识形态风险隐患。广西高校思政在线和广西大学生在线是广西全区思政队伍和大学生的省级平台。完成建设的广西高校党建平台、广西党建大数据平台、南宁市智慧组工平台、南宁市纪委大数据平台实现党建信息化服务覆盖了从省级到乡村一级的系列组织部门。承担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全区社会安全稳定网络舆情的监控研判服务,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考试舆情监控。受区党委组织部委托研发的两学一做新媒体作品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导,上线一个月下载量上千万人次,开发的廉政小游戏被中纪委向全国推荐。连续多年制作的国家安全公益广告在全区播放。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合作成立舆情分析等科研中心,各项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数百次,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相关领导高度评价。

5)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卓著

本学科点充分结合我校电子信息优势学科,应用大数据、新媒体,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全面服务国家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工作。和国家级相关部门合作成立海外利益保护研究院,战略情报分析中心,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数字传播中心等,开展东盟国别研究及开源情报分析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被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肯定性批示。推动并参与海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个“一带一路”宣言,在海外出版多种语言版本的介绍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专著,时任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马华公会会长廖中莱和时任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邓纯东作序,并配套多语言版本动画,在东盟取得较大影响力,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专题报道,获广西对外传播奖一等奖,在东盟创办《中国-东盟在线》杂志,全面介绍中国成就推动文化交流。和东盟最大的华文报纸和英文报纸合作,系列介绍新时代中国的相关话语及理念。和马来西亚科技部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科技扶贫大数据平台,介绍中国科技扶贫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对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相关活动和工作被多个国际媒体报道,取得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学科点海外服务成就被中央巡视组、教育部、自治区党委、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百所国内知名高校领导及本学科专家高度评价。

4.学位标准

1)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重视学位授予质量。严格落实《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和《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修订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相关制度。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中强化立德树人相关要求,细化对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素质要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实行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把研究生指导质量和教学科研情况与研究生招生资格挂钩。实行责任追查。如研究生导师未尽到教育、监督等责任,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抽检中出现不合格、学术不端等问题,视情节轻重对研究生导师进行相应处罚。严格落实学校、学院关于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通知要求,充分履行学位分委员会的职责,加强内部环节的质量控制,对预答辩及论文外审专家的修改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并记入答辩记录。在每次授位表决前,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再次审核,按照高标准对论文质量、是否按外审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仍需进一步修改的,返回让研究生修改,修改合格后方可参加表决。

2)落实落细研究生学位授予规章程序,规范学位授予工作。本年度继续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明确质量保障主体,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建立导师、系、院三级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学位论文等关键环节,三维度完善监控体系。关注重点领域,严把质量关,责任落实到人。学位论文要求、答辩要求、学位审批、答辩委员会决议等须按依据《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匿名评审、正式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从广西区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来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三)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1. 师资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成立了师德专题教育工作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各系、教研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学院师德专题工作,落实学校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任务。引导全面教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要、八统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组织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划出教书育人底线;严把考核关,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师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注重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建立涵盖金牌教师等在内的荣誉体系。学院拥有广西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广西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2019年1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2022年1名教师获得广西教学名师,2023年“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教师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广西高校唯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团队。

2)师资队伍规模和结构:高度重视师资引育,注重人才引领。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正高26人,博士39人。年龄结构均衡,学历结构合理。坚持外引内培,完善引进政策,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其中正高3人,博士16人;支持教师继续深造,13人读博、4人访学。发挥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现有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卓越人才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2人、拔尖人才1人,广西青年文化人才1人。拥有2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副主任,其中1名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首席专家,还有两名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1名教师担任广西伦理学会会长,1名教师担任广西哲学学会副会长,1名教师担任广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此外还有教师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及相关理事等职务。学位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向多元、研究特色鲜明的精良师资队伍。

  2. 科学研究

继续打造“新马学堂—花江论坛”学术活动品牌,举办各类学术讲座20余场,为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学位点持续优化课题申报常态化、制度化程序,先后组织15余场(次)课题论证会,助力课题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重大重点项目的突破。获批各类项目6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 384 余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524 余万元,教师获各种重要奖项36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位点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到校经费总额101.31万元。学术成果丰富,出版《以一带一路华人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研究》的专著 13 余部,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办单采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1篇,在《马克思主义研究 》等权威期刊及其他刊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8篇。继续采用VR虚拟仿真技术开设“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红军长征”系列VR课程;将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引入研究生教学,培养其分析研判能力,30多名研究生90多篇舆情分析报告被中宣部采用,继续保持起我院研究生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口碑优势。

  3.支撑平台

本学科积极推进平台建设,持续在以某部战区点名国家安全智库(国家级)、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础、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广西高校易班发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基地等10余个平台为依托,在夯实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为学科建设、人才培育强基固本、凝魂聚力。

4.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具有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奖助类型丰富,覆盖面较广。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领益奖学金、智造顺德奖学金、北京校友奖学金等,获得各种奖助学金2020年是218人次,2021年是541人次,2022年是354人次,2023年是373人次.在完备的奖助体系支撑下,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增强。

二、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情况

(一)招生选拔和学位授予

学院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招生的工作程序,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学院官网及时公布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和线上复试等各方面统筹规划,做好周密安排。同时通过拟定夏令营活动章程促进学科学术交流,加深全国学生与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的双向了解,吸引全国优秀学生,不断扩大优秀生源数量,实现生源录取100%从第一志愿录取,我院共招收硕士研究生新生2020年49人,2021年62人,2022年68人,2023年70人,研究生生源数量和质量大幅度得到提升。均顺利完成了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毕业生100%获得硕士学位授予。

(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情况

根据《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院不断强化质量监控与检查。

1.强化质量意识,明确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学院

党委书记和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学院不断推进质量保障制度的细化、深化和可操作化,构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形成能够保障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的长效机制。

2.健全质量体系,建立导师、系、学院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把质量监控落实到从招生

到就业,从专业教师到管理人员,从专业学习到日常生活,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强化质量监控。近几年研究生发表论文90余篇、参加学术会议累计38人次,国内外竞赛获奖48项。近几年累计招生249人,授予学位170人,就业以高校等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中等教育单位为主,10人读博深造。

3.聚焦关键环节,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体系。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

中期考核等前期监控,抓紧学位论文非学术性问题检查(查非)、相似度检测(查重)、双盲评审、答辩、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会前主审等中期监控,盯牢学位论文抽检、学位点评估等后期监控。

4.关注重点领域,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督导、学位

评定委员会在质量把控中的责任。

(三)课程教学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

工程,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为使命,

本学位点依据培养目标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由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实行学分制,规定培养方案的总学分不低于 40学分,其中学位学分不少于 25学分。

课程类别

 程 名 称

课程

性质

 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应修学分

公共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位

1

18

1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位

2

36

2

英语

学位

3

64

1

专业英语

学位

1

32

2

基础学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学位

3

48

1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学位

3

48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位

3

48

1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学位

3

48

1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学位

3

48

2

专业

学位课

方向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学位

3

48

3

3

方向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学位

3

48

3

方向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

学位

3

48

3

方向四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学位

3

48

3

必修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题

必修

2

32

2

5

学术讲座

必修

1

10次

3

文献综述

必修

1

 

3

教学实践

必修

1

 

4

限选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选修

2

32

2

8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研究

选修

2

32

2

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研究

选修

2

32

2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

选修

2

32

2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选修

2

32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选修

2

32

2

跨一级学科自由选修课程1门,2学分。

任选课

从全校公共任选课中选修至少1门

1

备注:额定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学分不低于25学分。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成果,学生评教分数全部在95分以上,研究生教学改革论文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发表。坚持全面督导。实行学校督导—学院督察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院负责审定教案和教学大纲,建立健全研究生评教流程,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四)导师指导

从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详见《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和《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实施细则》,对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实行师德一表否决,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暂停或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此外,学院还十分重视对导师的培训,导师培训分为省级、校级两级培训;并加强对导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支持力度。分类指导学生成长,强调导师是促进研究生学习进步和目标实现的引领者,在综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给予研究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学术品德。

(五)学术训练

本年度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完成相应课程任务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

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相应的实践活动。

1. 每位导师定期举办学术讨论,每月学术讨论不低于2次,通过讨论学习、论文阅读等形式,开展系统的、严格的学术训练。30多名研究生撰写的90多篇舆情分析报告被中宣部采用。

2.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院和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研”岗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完整的教学实践活动。

3.学院定期面向研究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学生承担省级、校级、院级各级各类科研项 30余项,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研究生本年度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微宣讲比赛”、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等活动中获得广西区特等奖1项,广西区级三等奖2项。

(六)学术交流

为提升师生们的学术水平,本授权点今年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学术讲座、报告。同时鼓励教师及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并给予师生一定的交通住宿补助。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近几年研究生参与区内外重要学术交流38人次,高靖添、鲜维丽等7名学生参加“第五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学术会议,并发表《叙事模式与价值观塑形:红色IP电影下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研究》、《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策略研究》等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内7篇学术论文。李间、刘嘉豪等4名同学参加“第八届中国伦理学大会暨《道德与文明》创刊 40 周年纪念会”,发表4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曾天祺、李雪银、王鸿志、闫奕等同学9人次参加“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硕博论坛、第三届“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七)论文质量

依据《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匿名评审、正式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本年度在正式答辩之前,学院继续对硕士研究生增加了预答辩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审查,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综述、内容与结构、创新性、写作规范等内容是否符合学位论文要求进行评判,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旨在秉持对研究生负责的态度将问题早发现、早警示、早解决,避免将问题集中到最后而影响正常毕业和学位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继续实行校外盲评制度,根据评阅意见进行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的修改,修改完成后,经导师审核确认,报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方可提交正式答辩。

(八)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定期开展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

1.本年度开学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在开学典礼及导师见面会上,学位点负责人及导师们都会着重强调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2.强化导师平时教育与把关。导师自身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做出表率,同时加强硕士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负责审核研究生的论文,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3.重点监督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对学术不端行为实施零容忍。导师严格核查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数据和成果的真实性,严禁研究生篡改、伪造和不当筛选原始数据和记录,严禁侵占、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教育、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学校,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同时,按学校的要求,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学位论文进行查重,覆盖面达100%。凡查重率超过20%的,论文不予送审。本学位点本年度没有出现学术不端的现象。

(九)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研究生权益主要的制度有:《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管理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要求》、《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评选及奖励办法》、《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三助”管理办法》、《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助研津贴管理办法》、《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规定》、《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管理办法》等,本学位点严格遵照这些制度执行。

学院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设置了专职副院长、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等进行多级管理。同时,将导师纳入管理体系,对研究生进行学习、生活日常管理,特别是在研究生请销假、研究生助研岗位申请、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方面,明确导师权责,积极发挥导师作用。建立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主要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和荣誉称号评选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出台了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的支助办法。学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文件,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对学院的管理很满意。

为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本学位点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最近一次调查表明,在学研究生对导师“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95.2%,对专业课老师的教学工作“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合计为90.1%等。根据调查结果,本学位点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工作。

(十)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近几年毕业研究生179人,毕业时已签约的就业率达90%以上。目前可联系上的毕业生100%,已就业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如下:60.3%毕业生就职于高等教育单位,就职岗位多为思政课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各地方政府任公务员者占比9.9%,有国安厅、法院、地方镇政府、民政局、出版社或其它事业单位任职,10余名学生博士生入学考核,在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毕业研究生发展质量情况良好,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本学位点毕业生评价较好,对毕业生的表现均表示比较满意。

三、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一定特色和突出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人才队伍配备从数量、质量都有提升空间。高水平人才与学科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在学科方向上也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二)学科方向不够凝练。现有四个学科方向的聚焦度还不够,学科研究领域不够集中,科学研究中团队意识不强。对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缺乏高质量的成果。

(三)培养过程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还需完善,培养过程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包括对导师责任与行为的制度约束的监管也需要增强。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及实践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待提升。

四、改进措施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主要有:

(一) 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模式,积极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争取引进或培养1名国家级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2到3名省部级人才作为学术骨干,其他方向争取引进或培养2到3名省部级人才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二) 以凝练学科方向为抓手,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在每个学科方向上形成1个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提升整体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学科辐射力和引领力。聚焦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凝练学科方向,深化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水平。

(三) 聚焦关键环节,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体系。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等前期监控,抓紧学位论文非学术性问题检查(查非)、相似度检测(查重)、双盲评审、答辩、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会前主审等中期监控,盯牢学位论文抽检、学位点评估等后期监控,严格落实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督导、学位评定委员会在质量把控中的责任。

 


关闭窗口

2024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